首次线上培训已顺利完成 | 第九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圆满成功 | 第八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成都站——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完成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又一则污染案例引发了环保业内地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4  来源:环保在线  浏览次数:131
核心提示:继渗坑污染之后,又一则污染案例引发了业内地震。事件的起因是湖南省高院通报的一起140多吨医疗废弃物和医疗垃圾跨省走私案,这
      继“渗坑污染”之后,又一则污染案例引发了业内地震。事件的起因是湖南省高院通报的一起140多吨医疗废弃物和医疗垃圾跨省“走私”案,这个黑色产业链范围涵盖了湖南、河北、江苏等多个省市。
 
      据悉,这些地下作坊专门从不同医院回收废弃的输液袋、尿袋、医用手套、注射器等医疗垃圾,简单加工成塑料原料之后销往各地。
 
      这不得不引人深思,《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更新,《危险废物鉴别工作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十三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等政策层出不穷,试图规范危废处理,为何屡禁不止?
 
      据被捕的涉案人员供述,黑作坊专门有人负责收购、分拣、清洗、粉碎等工序,出售给下线,继而转手流转各地市场。随之,这些未经深度杀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的医疗垃圾就会以原料的形式出现,重新在生产线上被加工成各个领域的塑料制品。
 
      可以说,这是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利益链条四通八达给执法带来了很大难度。
 
      因此,黑作坊的取缔工作刻不容缓,打击“散乱污”企业的步伐仍需更加坚定。目前,我国各地都在环保督查过后愈加重视起“散乱污”企业的排查工作。
 
      这些企业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无需赘言,同时也是妨碍地方绿色经济发展的“拦路虎”。该起事件将让人们认识到,取缔地下作坊,喊停“散乱污”企业的工作势在必行。
 
      从这起案件的审查过程中还可以发现,这些被倒卖的医疗垃圾一条产业链往往能够连通好几个省市。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想要切断这根利益链条,需要树立像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一样的理念,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也就是说,医疗垃圾倒卖利益链需要整合资源,跨区域、跨省份、跨界限地排查隐患,问责执法。
 
      如果从源头出发解析这次环境犯罪事件,汨罗市公安局政工室主任王云介绍说,现场缴获的医疗垃圾绝大部分是自公立医疗机构流出的,并且牵涉到了一些物业公司和保洁公司。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国医疗废物管制和医疗垃圾处理仍有难题亟待攻破,监管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另外,有专家指出,这次事件也给垃圾分类工作敲响了警钟。尽快完善垃圾分类制度,遏制危废和医疗垃圾流入地下市场,做好医疗垃圾的有效回收和无害化处理也是避免这类事件再度发生的重要手段。
 
      黑作坊将这些医疗垃圾再造成塑料的过程缺少必要的无害化程序,但是这也在提醒我们,医疗垃圾是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关键在于能否避免二次污染。
 
      更进一步还能够看到,如今环保产业盛行的PPP模式也并非没有道理。此次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很多,其中物业和保洁就是黑色产业链重要的突破口之二。
 
      也就是说,地方在医疗垃圾处理问题上也可以利用PPP模式,委托专业的危废处理公司从源头阻断医疗废弃物和医疗垃圾流出的道路。
 
      至此,该事件以12人因“污染环境罪”获刑,多人在逃追捕中为结果暂时落幕。这并不是第一批因环境污染而获罪的人,但是这也表明,我国“污染环境罪”在被誉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加持下已经在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这起跨省医疗垃圾倒卖案件与渗坑污染事件一样,足以引发很多业内人士的思考。
 
      同时,污染事件的爆发也具有惊醒意义。从多种角度去看待此次事件可以发现,环保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不过,我国正在以积极的行动证明,滴水石穿,久久为功。
 
53.6K
 

 

 
最新图文
推荐信息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声明

无忧固废网 - 中国危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17 51gufe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7037699号-1
顶部 帮助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