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特种化工企业往往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代名词。这一观念,在特种化工领域深耕多年的蔡景乐有着深刻的体会。
“我们企业是危废大户,每年产废50余吨,主要有硝酸铵袋、硝酸钠袋、复合油相袋。”江西吉安国泰特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安国泰”)负责人蔡景乐曾经常被固体废物处理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稍有不慎就触及法律底线,不仅面临处罚,还致使企业信用受损。”
这种现状,蔡景乐终于在几年前成功摆脱。他表示,2023年吉安国泰启动了“无废企业”建设,通过自我革新,打破了化工企业就是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固有印象,探索出一条特种化工行业绿色转型的新路径,走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实现从“危废大户”到“无废标杆”的华丽转身。
然而,开展“无废企业”建设,对于像吉安国泰这样的“危废大户”来说,又谈何容易?
蔡景乐介绍,为了深挖降耗减废潜力,吉安国泰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将危废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段、每一个班组、每一位员工,着力构建固体废物“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链条制度体系。
围绕废物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吉安国泰落实专项资金,设立“绿色提案奖”,鼓励企业员工积极献计献策,累计收到有效提案127条,采纳实施建案38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形成了“人人都是创建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生动局面。
集员工智慧,聚企业力量,一项项降耗减废项目在吉安国泰落地见效。
吉安国泰投入资金3000万元,引进国内领先的JWL-Ⅲ型高温敏化乳化炸药生产线,淘汰了能耗高、效率低的膨化硝铵炸药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耗能量降至357.17吨标准煤,相较以前减少522吨标准煤,生产效能提升一倍,单班年产量达到1.2万吨,操作人员从45人骤减至9人。”吉安国泰环保干事刘冬水细算了环保账。
实施环保技术改造,提升降耗减废能力。吉安国泰将乳化生产线物理敏化工艺改造升级为化学敏化工艺,从此不再使用珍珠岩,改用催化剂发泡,有效避免了珍珠岩粉尘对环境的污染,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明年,公司将继续推进生产线升级改造,计划投入超千万元用于生产线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转型。”蔡景乐表示。
此外,吉安国泰不断减少对煤等高污染、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规模,逐步增加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截至目前,公司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40%以上。”刘冬水说。
在吉安国泰,类似的“降耗减废”故事不胜枚举,同时带来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蔡景乐表示,这些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固体废物处理问题,还开辟了资源高效利用的新路径,更是让吉安国泰捧回“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等级为L6级”“全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无废企业”等多项荣誉,乳化炸药(含乳化粒状铵油炸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新型乳化粒状铵油炸药产品列为2023年省级新产品。
数据显示,自“无废企业”建设以来,吉安国泰危险废物产生总量同比下降12%,单位产品产废强度同比下降20%,实现固体废物“零非法转移、零违规处置、零污染事故”的“三零”目标。
循环利用不是无限循环,那么,最后剩下的固体废物应该如何处理?
刘冬水说,吉安国泰对生产全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类别甄别和细化分类,然后装入专用的危废袋子,并在每一个危废袋子上贴有统一制作的“二维码”标识,“只需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获取包装袋内危险废物的名称、重量、有害成分、数字识别码、入库时间、产废单位等信息,实现对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的追溯。”
建设“无废企业”,不是终点,而是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新征程的起点。蔡景乐表示,未来,吉安国泰将聚焦难点堵点,攻关资源化技术瓶颈,建设“无废工厂智慧管理平台”,构建“无废供应链”,带动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绿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