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线上培训已顺利完成 | 第九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圆满成功 | 第八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成都站——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完成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吉安红壤酸化治理实现重大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05  来源: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浏览次数:7
核心提示:土壤pH均值提高0.93,养分利用率平均提高10.6%,蔬菜产量平均增长22%6月29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公
       “土壤pH均值提高0.93,养分利用率平均提高10.6%,蔬菜产量平均增长22%……”6月29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公布了井冈山农高区千亩蔬菜示范基地的最新试验成果。

研究成果显示,历时三年时间,经过九家参研机构、百名科研专家的协同奋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南坡耕地红壤退化阻控与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我们利用科技手段抑制红壤酸化、增强土壤肥力,保护粮食‘生命线’,更有效地支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邱才飞如是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邱才飞介绍,江西红壤区面积占全省土壤面积的70%,是全国面积比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红壤地区。近年来,红壤酸化问题日趋严峻,成为制约南方红壤区粮食生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

“南方水热资源丰富,耕地生产潜能巨大,但因施肥不科学导致的土壤酸化、板结等退化问题严重,成为限制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作为项目牵头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李九玉道出了攻关的紧迫性。

2022年,“江南坡耕地红壤退化阻控与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立项并实施,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等9家科研机构联手攻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壤学家张佳宝介绍,整个项目分为5个研究课题,科研团队从化学、生物、物理阻控组合等多维度,深入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示范应用,已取得重要突破:构建了酸化预测模型与决策系统,创新土壤——作物综合管理控酸技术、酸蚀水肥协同与肥沃耕层构建技术等,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1项,立项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4项,获批部、省主推技术7项。

实践成果同样丰硕。邱才飞说,如今,井冈山农高区千亩蔬菜示范基地每年可向吉安及周边地区供应时令蔬菜150∽200万公斤,年产值超过500万元,打造成为科技赋能南方红壤治理的样板区。

“控制土壤酸化,将是国家编制‘十五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张佳宝说,未来,将对项目研究成果进一步总结提升,形成理论与技术层面解决土壤酸化问题的标志性成果,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53.6K
 

 

 
最新图文
推荐信息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声明

无忧固废网 - 中国危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17 51gufe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7037699号-3
顶部 帮助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