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大力推动资源热力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等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资源热力电厂1座、卫生填埋场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同步推进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七区及配套工程,以及李坑综合处理厂、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增城朱村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等生活垃圾终处理设施建设。
位于白云区太和镇永兴村的李坑热力电厂,设计处理能力为1040吨/日,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中温次高压锅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广州市委、市政府在短短4年,取得如今垃圾终端处理项目的巨大进展,而这相当于外国发达国家十多年才能做到的事情。
目前,兴丰填埋场应急抢险工程东南部拓展区及延伸段、第七填埋区B区已完工交付运营、餐厨废弃物循环处理试点项目进入性能测试,准备投入运营,新增无害化处理能力3000吨/日。李坑综合处理厂等3座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第四资源热力电厂一期2016年年底点火和第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2017年年初点火,兴丰填埋场七区工程2016年年底建成交付运营,其他资源热力电厂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力争2018年全面建成。
广州市力争到2020年,新建成6座资源热力电厂、6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和1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将达到1.6万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到4800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面化解“垃圾难题”困局。
此外,广州稳步推进建筑废弃物处置利用,“十二五”期间,共建设建筑废弃物临时消纳场84个,总消纳量约7200万立方米,目前可消纳容量4200万立方米。建立建筑废弃物调剂管理机制和供需交换调剂平台,引导源头减排,实现工地回填下挖余泥1800万立方米。探索建筑废弃物小型化、分散化循环利用模式,支持12家混凝土及制品和墙材企业参与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年设计处理能力达680万吨。引进移动式循环利用生产线,在国际金融城、广钢新城拆除工程等项目现场循环利用建筑废弃物约6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