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线上培训已顺利完成 | 第九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圆满成功 | 第八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成都站——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完成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会员新闻 » 正文
 

垃圾填埋改发电 格局蝶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8  浏览次数:249

垃圾焚烧厂

日吞三千吨

去年5月,广州就真实遇到过这样的“垃圾危机”,当时承担着广州老八区垃圾填埋任务的兴丰垃圾填埋场告急,填埋区最后只能“挨”3天就“爆棚”。所幸当时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兴丰垃圾填埋场七区紧急挖“潜”,新增面积共10万平方米的两个新库区,从而“接手”填满了的应急填埋区,暂时解决了危机。

事实上,兴丰垃圾填埋场告急在近几年来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目前场内已经形成了一座高达160米的垃圾山,原本2015年就“寿终正寝”,但为了应付每日9000吨的进场垃圾,填埋场只能一再挖“潜”,哪里有位置,哪里安全,垃圾就往哪里填。而另一座同样是远近闻名、早已不堪重负的火烧岗垃圾填埋场,场内已经形成了两座分别高达77米和33米的“垃圾山”,“垃圾山”以每年10米的速度增高,最快在今年年内就会宣告“爆满”。

“在大岗的第四资源热力电厂运作起来前,这里只能越堆越高,但是这个垃圾填埋场只能继续用两年,过了两年就没有办法了。”广州市城管委负责人表示,第四资源热力电厂选址南沙大岗,于2013年12月动工建设,该项目2016年建成后将解决番禺区垃圾围城问题,届时火烧岗填埋场将进行封场治理和生态恢复。

多个终处理设施正建设

如何缓解广州的“垃圾围城”现象?记者了解到,政府部门正加快一系列垃圾终处理设施建设,期望能早日投入使用。

记者在位于李坑经济循环产业园区的广州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看到,这里干净整齐的陈列和设施俨然一个博物馆,并且闻不到一丝臭味。这是广州目前仅有的两个垃圾焚烧厂之一,两个焚烧厂每天可焚烧3290吨垃圾用来发电。

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经理陈宇现场介绍了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的运作过程:首先,垃圾进入主坑,放置7天,过滤水分;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所产生的微生物促使有机垃圾发酵,这都是为了能更充分燃烧。

垃圾焚烧全程40分钟,共分烘干、燃烧、充分燃烧和燃尽四个环节。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的负责人介绍,焚烧炉的温度保持在850℃以上,再加上风形成的湍流,让垃圾反复充分燃烧,最快只需要两秒钟,就可以使有害物二噁英完全分解。

“焚烧后产生炉渣15%,飞灰5%,剩下的是烟气,对于烟气的处理十分关键。” 陈宇说。垃圾焚烧过程也会产生其他污染物,因此要一步步进行处理,通过脱硝、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器等步骤,依次去除一氧化氮、重金属颗粒等物质,气体最终达标后被排放。

能让垃圾体积缩小95%,烟气污染可控,还没有填埋场的臭味及“垃圾山”的后遗症,既然垃圾焚烧那么好,广州可以不用垃圾分类,多盖几座焚烧厂不就解决了?然而事实上,不少居民对建焚烧厂仍有担忧。

此外,根据2012年广州市财政局公告,李坑焚烧二厂仅政府投资就达9.6亿元。按照广州对垃圾焚烧的规划,未来还要建设落成萝岗、南沙、花都、增城、从化等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如果每座都要投资9.6亿元,包括李坑二期在内的市级财政就要投资57.6亿元。成本高、选址阻力大成为垃圾焚烧厂建设最大的两个难题。

治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量

除了在末端减少垃圾处理的污染,广州还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希望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量。

自2000年6月,广州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后,广州市政府一直试图通过诸如垃圾费征收改革、垃圾“定时定点+误时”投放模式等各种方法,“倒逼”市民进行前端分类。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居民都认为,只要做好有效分类,就能减少终端焚烧,最终也是让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其实大家的分类意识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成了生活习惯,只要大家动手分一分,就能从源头上减少垃圾量。”居民李小姐说,虽然习惯在短时间未必能转变,但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加上政府和志愿团体的助力,相信大家的分类信心会得到提高,最终能实现垃圾源头减量。

相关项目基本情况

1 萝岗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

项目位于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福山村,园区占地面积969.5亩,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从区域上看,本园区主要服务于广州市中心城区。从类别上看,本园区将服务于广州市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市政污泥、餐厨垃圾等。

园区内规划建设项目包括:

(1)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焚烧处理生活垃圾4000吨/日;另处理园区其他处理单元预处理的筛出物及沼渣426.4吨/日,年处理筛出物及沼渣约15.56万吨;

(2)生物质综合处理厂:3300吨/日;

(3)炉渣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950吨/日;

(4)园区污水处理站:总处理规模达到4000立方米/日。高浓度污水3000立方米/日,低浓度废水处理站1000立方米/日。

公用配套工程:

总投资约20亿元,主要包括项目红线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福山项目红线外、烟囱300米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

非经营性公共设施:

以969亩园区红线为界,总投资约12亿元,包括园区外道路、工程和园区内综合大楼、科教中心、绿化等。

进展情况

目前,公用配套工程场平工程全面推进,清表工作基本完成,土石方开挖回填按节点工期推进,桩基施工、边坡土钉及锚杆等顺利进行;电厂前期及招投标工作等积极推进。

 
53.6K
 

 

 
最新图文
推荐信息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声明

无忧固废网 - 中国危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17 51gufe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7037699号-1
顶部 帮助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