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失控 农村埋进噩梦
垃圾是城市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每年产生数不清的垃圾。高速发展中的珠三角,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可怕的是,那些固体垃圾更如一颗颗巨型“炸弹”,隐藏在城市之中,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2015年,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垃圾处理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固体废物出产出国。中国各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佛山,中国经济最活跃城市之一,素有“南国陶都”之称。关于陶瓷废料的处理,一直是令政府头痛的大事。虽然大多污染大户已被产业转移,但陶瓷废料的污染和堆放安全隐患,以及城乡接合部的工业固废的非法倾倒,仍然是这座城市的不能承受之重。
2015 年12月29日,佛山市南海区黄鼎村,无人机在一块巨大的白色固体堆上起飞,从传回的画面上看:这是北江畔冲积平原上一座面积不大的突兀山体,郁郁葱葱,是城市绿化的一部分。旁边松软的白色垃圾堆,因天气寒冷,偶尔冒出蒸汽般的白雾,如置身在一块绿色掩盖中的雪地,但刺鼻的化工废品味道弥漫,在浑浊的空气包围下,“白色恐怖”无处不在。
交界处的污染
黄鼎村与岗头村的陶瓷垃圾和建筑废渣倾倒并非个例,在佛山与其它城市的交界处,陶瓷垃圾的倾倒也愈演愈烈
无人机继续爬升,显示屏呈现出惊人的景象:褐色的土地上,出现了三条放射性白色沟壑,每条沟壑又有无数分支,如镶嵌在土地上的白色血管。沟壑随放射状慢慢扩张,汇入墨绿色的水体。
爬升至300米高空,无人机的显示屏展现出一幅直观的画面:墨绿色的水体被农田和垃圾包围着,白色的沟壑是陶瓷工业废渣长期倾倒留下的印记。左边一条乡道之外,仍然是铺天盖地的陶瓷工业废渣和建筑垃圾,右边逼仄之地,才是一幅传统的珠三角农村安居乐业的画面。
被“白色幽灵”般的陶瓷废渣和建筑垃圾入侵的是黄鼎村废弃的采石场,地理环境与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的地点相似,但这里没有密集的工厂,只有星罗棋布的小作坊和百年村居。
黄鼎村依北江大堤而建,毗邻佛山市三水区。
在华南地区,佛山三水盆地的火山活动最为典型,约5000万年前,火山喷发此起彼伏,当时的熔岩在千万年后成了火山岩,火山遗址在上世纪50年代变成采石场。2003年,广东全面清理、整治采石场,佛山被列为重点城市之一,大部分采石场被关停,为该地区遗留下巨大的采石场废坑,黄鼎村采石场就是其中之一。
距离黄鼎村40公里,是佛山知名的卫生村———岗头村。
岗头村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南部,东与佛山南海丹灶镇相依,南与南海区西樵镇交接,西依西江。
岗头村有众多令人羡慕的头衔,自来水入村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20个村民小组全部创建成为“广东省卫生村”。岗头村小组梁元建介绍,全村常住人口3000人,由小组长期聘请4人打扫清洁卫生。
进入岗头村内,村道异常清洁,文化室、篮球场、荷花池井井有条。而步出村口,一些小型的建材企业零零散散,大量的建筑垃圾堆满道路,在道路两旁荒废的土地上,白色的陶瓷垃圾随处可见,如一块块白色的膏药粘贴在褐色土地上。
在靠近广明高速的金白线道路两旁,大片陶瓷废料仿佛凝固的钢水,蜷缩在长满杂草的荒地上,散发阵阵恶臭。仔细观察,每一片陶瓷废料和建筑垃圾上,都竖了一块蓝底白字的告示牌:“警告,岗头村范围严禁偷倒垃圾余泥,违者罚款5000元,投诉者奖励80 %,岗头村示。”宣告这里是岗头村的“领地”。
南海区黄鼎村与三水区白坭镇岗头村,两个共同属于大佛山范围内的自然村,虽然距离并不遥远,从历史和地利位置上并无交集,但它们却有共同的特点:都是城市与城市、区与区之间的交界处。最终,都成了陶瓷垃圾和建筑垃圾倾倒的重灾区。
黄鼎村与岗头村的陶瓷垃圾和建筑废渣倾倒并非个例,在佛山,小范围的非法倾倒无处不在。
在佛山与其它城市的交界处,陶瓷垃圾的倾倒也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