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5月18日)早上7点半,兰溪市中医院医疗废弃物收集员章乾源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该院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作间,换上工作服,戴上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推着专用的“小黄车”去门诊和病区收集医疗废弃物。上午10点,集中收集好后,章乾源将这些医疗废弃物分门别类、贴好标签,再进行消毒和记录。
“每一步都不能马虎,也不能马虎,每一步都有‘电子眼’看着。”章乾源说。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污染,确保医疗安全,兰溪构建医疗废物“链条式”处置模式,源头收集分类化、中端运储规范化、末端处置无害化,并实行“全过程”监管,做到无漏监督,10年来医废处置卫生安全零事故。
按照医废产生地点,兰溪将医废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五类收集。医废产生以后立刻由相应科室的操作人员进行早期收集,分门别类放入对应颜色的专配垃圾桶、包装袋和利器盒。垃圾桶、包装袋和利器盒由医疗机构统一发放、统一管理,强化医废源头管控。
为了强化中端运储“规范化”,兰溪设置了三个“专”,即专间、专车、专人。兰溪所有医院都设置了医疗废物暂存间,暂存间远离医疗区、饮食区、人员活动区,内部使用防水防漏防虫材料,配备消毒、清洗、防护等相关设施设备,实现“专间专用”。目前,兰溪40所医疗机构均完成了医废暂存间的改造提升,装备水平全省领先。为防止运输过程的泄露、污染,兰溪使用专业的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医废运输车,并设置固定的运输路线,“专车专用”,实现医废的安全转运。同时,各医疗机构均配备医疗废物专职管理人员,统一接受医废处置培训,并配置专业的防护用具,防止病原传染,负责医废运储过程中的交接工作,记录医废的种类、来源、重量或数量、时间、去向等,“专人专用”,有据可循。
兰溪还按照规定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来处置医废,统一从医疗场所内运出并集中处理。40家医疗单位均与具备资质的金华市莱逸园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置合同,由该公司上门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置,年处置医疗废物 450余吨。
兰溪还运用数据化监管手段,“电子眼”全线监控,共设置电子监控58处,覆盖率100%,各医疗单位的医废暂存间、重点产生科室(部门)和固定运输路线均实现在线实时监控,卫生监督员可通过视频监控实时查看医废收集、运储、处置情况,对医废实施“全过程”监管。同时,兰溪还完善从市属医疗机构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再到村卫生室的“县镇村”三级卫生联动管理机制,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监管。卫生监督、环境监察部门则定期开展医疗废物处置专项整治和专项督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立即立案查处,2016年共开展专项整治4次,专项督查3次,立案21起,有效确保医废卫生安全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