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金华打造专业统一的收运体系。 资料图片
浙江省金华市开启“无废城市”创建一年多来,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效: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100%,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100%,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率99.57%,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94.6%,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100%。
今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开展“无废城市”创建巡礼,总结全省各地开展此项工作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截至目前,金华15个案例入选,数量全省最多。金华何以在这项工作中表现突出,成为“优等生”?
垃圾分类开展早,“无废城市”创建基础好
2019年,垃圾分类对很多地方的人来说,还是新时尚,对金华人来说,却已是“老朋友”。
据媒体报道,当时,金华市金义新区(金东区)江东镇六角塘村,每家每户门口放两个分类垃圾桶,村里的垃圾分类工作已先后7次得到央视关注。
金华从2014年开始探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其首创的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法等地方标准走红全国。2019年3月底,金义新区(金东区)城市垃圾分类已实现社区100%全覆盖,源头分类率超90%。
彼时,金华市区建筑垃圾进入全面资源化利用新阶段。金华城区每年产生上百万吨建筑垃圾,金华中天城建绿色再生资源公司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应运而生,每年可将100万吨建筑垃圾加工为再生混凝土、再生水稳材料、再生砖制品、干粉砂浆等,资源化利用率超85%。
工业固废处置也已摸索出好经验。2019年5月以来,“中国五金之都”永康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付费、第三方服务”的形式,总结形成“五步法”处置模式,覆盖工业固废生产、收运、分拣、处置、监管各环节,并在永康各镇(街、区)推广。
有了扎实基础,去年,金华开启“无废城市”建设新征程,将全市范围内的垃圾品类划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医疗废物五类,要求对全品类垃圾全流程分类管控,应减尽减、应分尽分、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应用尽用、应纳尽纳,同时建立垃圾综合治理常态长效机制,科学布局垃圾治理项目,实现垃圾处置数字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金华专门制定了“一年全治理”“两年见成效”“三年成示范”行动计划,亮出“作战图”:到2020年底,各类垃圾全面得到治理,垃圾总量零增长。2021年底,垃圾总量减少1%,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处置全覆盖、全流程、全安全管控,垃圾综合治理取得成效;一半以上的县(市、区)建成“无废城市”,达到“无废城市”指标要求。2022年底,垃圾总量减少3%,全域完成“无废城市”创建。
集中力量补短板,打造全品类垃圾分类闭环
金华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副主任石永说,“无废城市”并不是指没有废物的城市,也并非杜绝垃圾产生,而是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020年5月13日,《金华市“垃圾革命”试点暨“无废城市”创建实施意见》开始实施,为这项工作指明行动方向:要对全品类垃圾实施源头减量、精准收集运输、精细化处置。
方向已定,如何发力?结合地方实际,金华开始补短板,打造全品类垃圾分类闭环。
紧盯源头减量。金华开展“限塑”行动,在全市260多家星级市场、放心市场、大型超市提倡净菜上市,推广菜篮子、布袋子、可降解塑料袋。今年8月1日起,金华市区农贸市场全面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金华市区兰溪门市场负责人李昂杰说,以前,每家经营户每天要消耗上百只塑料袋。现在,市场已经全面取消塑料袋供应,提倡消费者自带菜篮子或环保袋。
此外,金华还推行快递“五化”(智能化、科技化、减量化、可循环化、环保化)减量;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提倡绿色构造、绿色施工、绿色室内装修,减少垃圾产生量。
抓好规范运输。2020年起,义乌创新提出有害垃圾集中统一管理模式,通过“两定四分”体系,实现统一安全收运。同年5月27日,金华市住建局印发《金华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服务单位管理办法》,将市区所有生活垃圾收运车辆车身颜色分类喷涂,与不同类别的垃圾桶颜色相对应,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纳入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杜绝前端分类后,运输过程“一锅端”。如今,在金华市区的大街小巷穿梭的垃圾分类运输车,已成为一道城市景观。金华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管住收运企业和车辆,就抓住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的“牛鼻子”,从制度上解决了混装混运监管难的问题。
提升处置能力。2020年,金华加快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置项目,补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等处置缺口,提升全品类垃圾处置能力。临江厨余资源再生中心一期工程于今年8月投用,运营方浙江丽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许绍伟说,经多道工序处置后,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毛坯油,实现100%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石永介绍,目前,金华各县(市、区)均已打造垃圾分类闭环,主要品类垃圾不再需要跨县域转运、处置。目前,金华已拥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危废、医疗固废、农业危废等专业处置中心,全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0500吨/日,易腐垃圾处理能力达1063.5吨/日,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128.246万吨/年,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能力达1.729万吨/年。
不仅如此,金华还探索出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在中国建筑之乡东阳,建筑垃圾被用来制砖、制砂、复垦复绿等,综合利用率达到79.88%;在养猪大市兰溪,病死的“二师兄”继续发挥价值,成为工业油原料;在“中国高山茭白之乡”磐安,茭白秸秆用于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食用菌基料、饲料等;“世界超市”义乌,正致力打造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基地……
智慧赋能提效率,多措并举消除监管盲区
在创建“无废城市”过程中,金华借力智慧赋能提升废物管控效率,利用数字化手段消除监管盲区。
在东阳农村,一款名叫“考拉”的App助力破解垃圾分类难题。东阳市借助“考拉”App管理软件,形成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闭环。平台分为移动端和后台管理系统两个部分,移动端以手机App为主,市民、督察员、清运人员通过App指引完成扫码自查、扫码检查、垃圾清运签到等工作。村里垃圾分类情况如何,打开手机App一目了然。今年,“考拉”平台利用现有的大数据技术推出AI智能审核功能,让AI智能精准评审识别替代人工审核员。
永康则借助智慧手段启动无废工地建设。工程施工前,运用BIM施工策划软件进行施工现场三维可视化布置,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实现无缝衔接,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对施工中产生的油漆、涂料桶等有害垃圾,通过“云仓+管家服务”危废集中收贮转运模式,App预约第三方专业机构上门回收并进行无害化处置。
金华市区建成金华市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将区域内的生活垃圾投放点和部分终端处置厂视频监控接入平台,整合部分运输车辆的GPS信息,对垃圾从投放、运输、处置进行全过程可视化监管。若收运车辆混装混运,偏离正常的运行轨迹,智慧监管平台能很快捕捉到异常信息,进行核实或查处。
今年,金华还推进了工业固废全程服务闭环监管“一件事”改革,开展工业固废精密智控闭环监管数字化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现代化。其间,金华市在“浙里办”App开发企业端口,今年10月上线运行后,产废企业、处置企业在线交易,交易程序类似网络购物。同时,在“浙政钉”上线监管端,政府相关部门借助车辆识别、人脸识别、大数据AI研判等手段,对固废处置全生命周期实现云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