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在渝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座谈会,生态环境部固体司、中国环科院、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通报了川渝两地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危险废物联防联控等合作机制执行情况,交流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情况及下一阶段“无废城市”建设思路,研究了《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就“无废城市”共建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
会议指出
川渝两地自古一家、民心相通。2018年以来,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就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尤其是在全国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并拓展延伸至云南、贵州两省,为全国其它地区探索完善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制度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开展“无废城市”共建,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有益探索,是破解川渝两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管理难题的迫切需要。
重庆市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作为全国首批“11+5”试点城市之一,设施保障充足、制度创新突破、宣传引导有力,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拓展。两地将以“无废城市”共建为契机,全面提升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
会议要求
要尽快出台指导意见,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要充分发挥两地产业互补优势,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优化,实现区域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共建共享、专家团队共建共用;要加强信息互通,推动数据共享,实施联防联控,持续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活动;
要突出川渝两地区域特点,聚焦重点行业、突出问题,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创新模式,打造“无废城市”区域共建示范,实现固体废物管得住、管得好、管得优,推动两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创造高品质生活。
生态环境部固体司固体处处长温雪峰指出,在试点城市有力推进和积极配合下,通过两年的试点,生态环境部建立了一套“无废城市”指标体系,形成了一批经验做法,推广了“无废理念”,“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把“无废城市”建设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开展“无废城市”共建。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大力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工作,希望川渝两地把“无废城市”建设与碳达峰碳中和结合,突出区域特色,解决关键问题,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