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线上培训已顺利完成 | 第九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圆满成功 | 第八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成都站——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完成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会员新闻 » 正文
 

中国城镇化发展加速 城市垃圾如何治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07  浏览次数:235

据了解,光大国际从事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十余年,在信息公开上一直努力。2006年,光大国际就率先推行排放指标与项目当地环保部门在线联网,主动接受当地政府部门及公众监督。2015年又率先在国内向社会和公众公开披露垃圾发电项目各项环评指标,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

单有信息公开还不够,相应的生态补偿也不可或缺。在南京江南静脉产业园,每处理一吨非本区域的生活垃圾,受益区域的财政要补贴50元,用于产业园内生产设施的技术升级、环保设施的建设及生态恢复。对于杭州九峰项目,杭州市政府按照每吨垃圾75元的价格补贴给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用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3.垃圾减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垃圾处理是一个链条式的行为,垃圾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回收(Recycle)的“3R”原则被不少国家奉为垃圾处理的核心理念。

垃圾减量实质是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最终减少填埋量。无论是焚烧还是生物处理后的垃圾,最终还是会余留下不能再利用的剩余物,这部分物质还是要被填埋。垃圾减量也是多级的过程,可以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阶段就开始充分考虑,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可以做好垃圾分类,把可再生、利用的垃圾分离出来,减少垃圾清运量。

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经过15年的努力,垃圾分类的理念在中小城市也为大家所熟悉。记者在北京麦子店街道某小区看到70多岁的老人,按照社区发放的垃圾分类指导给家里的垃圾做分类;在呼家楼街道的幼儿园课堂上看到,三四岁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向垃圾箱里正确投递牛奶盒。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垃圾分类场所共覆盖万余个,覆盖居民205万户。广州于2014年1月在6个社区开展生活垃圾计量收费试点工作,分别采取按袋计量和按桶计量方式开展,并开始全面推广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

南京在2014年初首次将垃圾分类推向市场,由企业运作,一年后,“垃圾换物”的模式已覆盖40个试点小区30%的居民。在南京的尧化街道,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设有厨余垃圾投放点,每天早上6时半到9时半,市民可以通过厨余垃圾的投放获得积分,可以用来兑换蔬菜以及各种日用品。

中国在城市垃圾治理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但是垃圾减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垃圾处理可借鉴的经验

★中国台湾地区通过垃圾随袋收费实现了垃圾减量,人均每天垃圾产生量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1.14公斤减至如今不到0.35公斤,远低于国际人均日垃圾清运量1公斤的水平,这一切得益于台湾社会坚持“源头减量、再利用——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的处理模式和步骤,把源头的减量作为基础性工作。在台北街头,记者曾刻意去找过垃圾桶,由于“垃圾不落地”的导向,数公里之内确实难以找到一个。垃圾减量的成功,使原先台湾规划的36座垃圾焚化炉,最终只建造24座,有的现在还面临缺乏垃圾可烧的状况。

★在日本,垃圾分类是个精细活儿。记者翻看仙台发放给公众的《2015年资源与垃圾的分类方法与排放方法》,看到首页写着不同种类垃圾的收集日,如罐、瓶、塑料瓶只在周四收,家庭垃圾只在周二、周五收。在具体的垃圾处理上也有详细的要求,比如牛奶盒要洗净、展开、晾干并用绳子捆成十字形;饮料瓶罐要取下盖子和标签作为另外的垃圾种类处理,瓶罐除了洗净外,瓶子还要压扁,而罐不能压扁;厨房的垃圾要滤干水分,庭院的树枝要截短至长度80厘米,周长30厘米以内并捆好。如果有大件垃圾,如沙发、电器,则需要先向大件垃圾受理中心申请,然后到政府或者便利店购买“大件垃圾处理手续费缴纳票”,并将票贴在大件垃圾醒目的位置上,按照被告知的收集日,8时30分前要放到自家门前。

★德国垃圾回收坚持生产者责任制的原则和行业自律的原则,“绿点”商标许可证对限制和减少废旧包装材料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包装的生产商、运输商、代理商和销售批发商等都得向“绿点”公司支付相应的许可证费,方可获得在其产品上标注“绿点”标志的权利。利用企业交纳的“绿点”费用,DSD公司负责包装垃圾的收集、清理、分拣和循环利用。“绿点”商标许可证收费标准按包装的材料、重量和数量计算。居民将印有“绿点”标志的废品丢进专用垃圾箱可享受免费清运,目前,德国约90%以上的商品包装上都印有“绿点”标志。

 
53.6K
 

 

 
最新图文
推荐信息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声明

无忧固废网 - 中国危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17 51gufe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7037699号-1
顶部 帮助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