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线上培训已顺利完成 | 第九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圆满成功 | 第八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成都站——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完成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会员新闻 » 正文
 

破“垃圾围村”四川有门道 因地制宜市场化处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05  浏览次数:240

如何高效运行?

实现垃圾处理市场化、法制化

如何能让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始终保持高效、有序?市场运作,是四川探索出的经验。

清晨7点30分,张治明起了个大早,骑着摩托车收集垃圾去了——他和村里签了合同,村民不满意是要被“问责”的。3年前,他通过公开竞标,承包下丹棱县龙鹄村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公区常态保洁项目,并组建了保洁清运队伍。

对张治明而言,这是个值得用心经营的生意。在当地,垃圾处理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承包人与村委会签订协议,明确工作职责、费用支付、违约责任等,“风险相对小,收入也就稳定。”张治明盘算着,将承包范围从1个村扩展到几个村乃至整个乡镇。

村庄,同样从市场运作中获益。包括张治明在内,当年4人参与承包竞标,标顶每年5万元,往下竞标,最终结果只有3.64万元,“更重要的是权责明确,让垃圾处理转运规范化了。”罗朝运说。

规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我省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我省先后制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和《四川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技术导则》等技术性文件和标准。同时,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条例,把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资金如何解决?

运行费由政府、村集体、村民共同出资

环卫设施、环卫工具、回收站点……每一项投入,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都不可或缺。但我省逾4万个行政村都需要投入,这笔资金从哪儿来?

占大头的设施建设投入,由政府买单。2009年至今,省级财政已安排11.78亿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带动各地通过财政投入、整合专项、社会融资等渠道共投入资金64.7亿元,用于镇(乡)和村庄建设和添置环卫设施设备。截至2015年5月,全省建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已达 4401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3.4%。

相关运行费用,则由政府和村集体、村民共同出资。“只交1块钱,垃圾就有专人清理,当然比堆着发臭安逸!”德阳市罗江县芒江村支书严从文直言,对每月仅1元的卫生费,村民接受程度很高——而当地垃圾分类收集80%的运行费用,就来源于此。剩余部分由村集体和地方财政承担。

 
53.6K
 

 

 
最新图文
推荐信息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声明

无忧固废网 - 中国危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17 51gufe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7037699号-1
顶部 帮助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