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线上培训已顺利完成 | 第九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圆满成功 | 第八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成都站——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完成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新闻动态 » 地方新闻 » 正文
 

从阿坝州水电站看水电行业环境政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24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次数:206
核心提示:水能是中国能源战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水电开发利用程度将达到约75%。四川省作为“千河之省”,是我国的水电重点开发省份。

水能是中国能源战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水电开发利用程度将达到约75%。四川省作为“千河之省”,是我国的水电重点开发省份。但水能资源集中区域也是典型的生态敏感脆弱区,尤其是流域梯级开发愈发密集的情况下,水能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将影响到四川乃至区域生态安全。

  笔者走访了阿坝州内大渡河流域双江口水电站(在建)、岷江流域狮子坪水电站、古城水电站(已投入运行),以及州、市(县)环保部门。通过调研,进一步厘清了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及运行期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希望为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水电项目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对当地水、气、声环境将造成局部污染,还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因此,落实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污染防治和管理尤其重要。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水环境污染治理。施工期间污水排放源主要包括砂石骨料加工废水、混凝土拌和废水、机修废水、洞室排水和生活污水,不经过处理将在局部地区形成污染带,对河流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结合不同排放源,在生产区、加工区、营地区安装相应的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加强气和声环境污染治理。施工废气主要产生于爆破开挖等施工活动、砂石土料加工堆放以及交通运输粉尘,要通过封闭运输、洒水降尘等措施加以控制。噪声污染来源于开挖爆破、施工机械、交通噪声等,需加强设备维护、规范作业时间和运输路线,减少对当地声环境的影响。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对于施工建渣等一般固废,要运输至指定的渣场进行倾倒,落实防渗漏、防扬尘、防遗失的“三防”要求。对于机修废油等危险废物,要按照危险废物规定,落实五联单制度,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设置挡渣墙、截水沟和纵、横排水沟等工程措施,采取护坡植草、植树等绿化手段,预防、减少和治理施工产生的水土流失。要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如调研水电站时发现,双江口水电站、狮子坪水电站就面临建设前期对珍稀树种岷江柏进行移栽移植的问题。

  加强移民安置工作。根据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做好生产安置和搬迁安置,建好居民安置点的配套环保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化工程。

  水电项目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后,改变了河流原有格局,将造成工程河段及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变,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水电运营期阶段要做好以下工作。

  保障下泄生态流量。水电站下游形成减脱水河段,流量剧减,水体缩小。尤其是梯级水库的减水段较长,对水生生态、农田灌溉、居民生活用水和河道景观等方面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泄放生态流量要满足生态功能用水、农业灌溉用水、景观用水和饮用水供水功能要求。

  加强鱼类资源保护。水电站运行时水库蓄水、大坝阻隔及河道减水将造成水生生境局部破坏,缩小鱼类种群的生存空间,对鱼类的组成、种群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当修建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建立包括栖息地保护、过鱼设施等鱼类保护综合措施体系,保护鱼类资源。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水电站在运营过程中,看似没有污染,但是其水电发电机组及配套设施的运行将产生“废三油”等危险废物(变压器机油、机组仪表油、润滑油),容易造成水污染事件。如2014年2月,某地水电站机组检修时造成润滑油泄漏,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确保各环节不出现重大差错、不影响生产生活用水。

  加强水电行业环境管理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影响深远,环境管理需贯穿项目的建设施工、发电运行等全过程。

  首先,要落实“两个制度”,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制度,做到“三查三看”。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避免由于布局不合理,破坏生态平衡。同时,提出防治污染的措施,控制新污染的产生。对环评制度执行情况监管,需要做到“三查”:一查业主单位是否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二查环评文件是否经由有审批权的环保主管部门批准;三查项目建设有无重大变更、是否依法履行了相关变更手续。

  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制度,要做到“三看”:一看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和生态保护措施是否符合环评及审批文件相关要求;二看相关环保措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看是否试生产之日起一年内竣工验收。

  其次,要强化“三个责任”,即在运行期督促水电项目业主强化环境保护预防、治理及生态恢复主体责任。

  预防主体责任主要表现在水电企业需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配备吸油粘、隔油索等相应的应急物资,保障在突发环境状况下的环境安全。治理主体责任包括在水电站运行过程中要保证下泄生态流量、确保河道不出现断流、不对两岸及河流生态造成影响等;要按照危险废物管理的相关规定管理和处置危险废物。例如,某环保部门在现场监管中发现有的水电站存在不按照危废管理要求贮存废油、设立危废识别标志,未建立健全危废收集、处置台账,废油桶与一般固废混合堆放等违法行为。生态恢复主体责任,主要表现在投入运行后水电站对其施工中的渣场料场进行植被恢复,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确保生态安全。

 
53.6K
 

 

 
最新图文
推荐信息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声明

无忧固废网 - 中国危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17 51gufe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7037699号-1
顶部 帮助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