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线上培训已顺利完成 | 第九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圆满成功 | 第八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成都站——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完成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技术推广 » 正文
 

变废为肥可行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5  浏览次数:288

推广过程面临诸多困惑

据了解,用废弃物生产化肥,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产生污染,同时又有新型有机肥料问世,对环保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具有双重贡献。不过,废弃物肥料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不少困惑。

江苏省农委耕地质量保护站推广研究员黄彬将这些困惑总结为“四不”。

一是产品质量不过关。废弃物肥料生产与其他畜禽粪便发酵不到位,无机废弃物有害物质超标或有效养分含量不达标,或者养分利用率极差等因素,导致产品质量出现偏差。

二是农化服务跟不上。好肥料要实现好效果,必须科学施用,否则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推广销售。有些企业的废弃物肥料产品质量不错,但因售后农化服务跟不上,农民使用方法不当,肥效不能预期发挥,用户自然不接受。事实证明,农化服务好的肥料市场竞争力强,好推广。废弃物肥料也是新肥料,加之废弃物生产的肥料有其特殊性,农化服务水平要求更高。

三是监管体系不到位。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人为设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导致可利用的废弃原料不准用,可快速投放市场的产品延缓上市,具备生产条件而没有某项指定设备就不准生产。这使很多肥料企业丧失信心,阻碍和影响了废弃物肥料的快速推广。目前,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推广10多年,等比例、高含量的氮、磷、钾复混肥仍然占主导市场;平营养、大三元、功能性、绿色化的废弃物系列肥料占比甚微。黄彬建议,主管部门应该研发可信度高、稳定性强、普及性好的检测仪器和方法,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判废弃物肥料产品的质量和推广价值。

四是政策扶持不落实。废弃物肥料是低能耗、无害化的变废为宝,是减量化、优质肥料化的生态环保,是低成本、高效益的新型肥料,但政府投资反而极少。同时,已投资的相关项目,在投资效益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植物秸秆肥料化处理,不能仅靠目前招标的“秸秆腐熟剂”。

“废弃物肥料是最经济、最环保的利用途径,推广之所以难,难在利益驱动。”黄彬直言不讳地说。他认为,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农副产品优质不优价。目前农产品市场普遍存在优质不优价的情况,真正放心的农副产品很难吃到。究其原因,体现在市场管理不规范,消费者良莠难辨,加之奸商扰乱物价,劣质低价产品市场率居高。这样挫伤了废弃物肥料企业的研发积极性。

二是施用单质化学肥料仍然不减产。多年来,农民一直靠氮、磷、钾化肥种田,虽然过量使用氮素、磷素化肥后,不同程度地造成农田土壤、水体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但是,农产品产量并未明显减少。在当前农产品数量较多的市场状况下,废弃物肥料市场自然不会上扬。

三是监管人员不想管。废弃物种类繁多,组成成分复杂,废弃物来源单位、废弃物肥料生产企业和相应的隶属管理部门若干。因此,研发、监管好废弃物肥料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一些公务管理人员来说,在可用废弃物和废弃物肥料标准审定、生产登记许可等方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四是处理垃圾脏、累、贱,导致一些企业不愿干。大化肥生产已成为国家、地方的支柱产业,生产工艺稳定,规模效益较好,政府支持有保障。而现行废弃物肥料生产企业刚起步,生产工艺尚不成熟,投资规模也不大,启动市场较难,加之又脏又累又无名气,企业老板们对该行业不太感兴趣。

 
53.6K
 

 

 
最新图文
推荐信息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声明

无忧固废网 - 中国危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17 51gufe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7037699号-1
顶部 帮助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