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线上培训已顺利完成 | 第九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圆满成功 | 第八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成都站——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完成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怎样避免事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1  来源:水泥人网  浏览次数:233
核心提示:水泥窑 处置 事故
   水泥行业现在产能过剩严重,国家为了加快去产能步伐,采取错峰生产,众多中小水泥厂在错峰生产中耗不起,等不起,面临关停的危险,因此这些水泥厂纷纷寻求技术改进,以求自救。在众多的技术改进路线中,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物是新出口。 “十二五”期间,我国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各类固体废物的技术装备开始广泛应用,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危险废物和其他固体废物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已经有100多条。水泥窑协同处置虽然已经得到逐步推广,但现阶段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仍存在较多问题,令人担忧。

  01上危废处置项目出发点是为了避免停窑

  日前,山西省建材工业协会及山西省建筑材料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先后发布通知文件,要求辖区内水泥企业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期间实施联动停窑限产。通知里提到“除个别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及危险废弃物等特殊任务的熟料生产线外,山西省所有熟料生产企业从5月11日至5月20日停窑10天。”

  从上述山西的文件可以看出,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级及危险废物等特殊任务的熟料生产线可以不停窑限产。由此,有相当一部分水泥企业钻国家政策的空子,上危废处置项目的出发点并不是真为了进行危废处置,而是为了避免在错峰生产时停窑限产,减少企业的损失,把固定设备损耗降到最低。

  由于出发点另有所图,所以部分水泥厂为了尽快完成跑马圈地,忽略了前期市场调研、不重视工艺技术路线、一味压缩投资,对安全、环境事故心存侥幸,安全设施故意忽略,这将为运营埋下巨大隐患。

  02不进行危废预处理,窑炉系统不堪重负

  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目前我国还未能建立危险废物安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危险分级体系,因此容易出现危险废物名实不符、危废混放、危险等级不清的情况,这就带给处置企业更大的压力、更多的责任。

  

北京中投润天执行董事董婧祎

  据北京中投润天执行董事董总介绍,采用危废预处理系统设备的初衷是希望把成分复杂的危废变为均质化、均热化的混合均质,并采用泵送的方式将热值波动小的物质通过全密闭管道,连续稳定地喷入分解炉,从而解决由于收集的危险废物热值变化范围非常大,造成焚烧系统控制难度很大的问题。

  因此,进行完善的危废预处理,不但可以改善操作环境,减少人员与废料的直接接触,还可以减少、避免高热值桶装废料焚烧过程中的CO排放波峰,减少水泥窑停机检修的时间,降低窑内超压的风险、稳定窑况,使焚烧状态连续、稳定和易于控制,提高焚烧装置的处理能力。

  03危废处置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目前来看,从事危险废物处置、经营、管理的人员很大部分是非环保专业的,严重缺乏危废处置运营经验。协同处置行业虽有严格法律法规,但整体人员素质如果不高的话,就象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免会水土流失,保不住根本。董总还说,即使一个处置项目拥有最先进的处置设备,如果不进行专业、科学的操作,野蛮上料、随意掺混,也容易发生物料反应等意外情况。一则造成物料结块、沉淀,变质,堵塞及损坏设备,二则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运营人员身体健康不利。如果处理不当,发生腐蚀窑体以及爆炸的事故也很有可能。

  国内目前进行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水泥企业几乎无一例外的出现过不止一次的起火、爆炸等令人心有余悸的状况。一旦出事,企业的危废处置证会被吊销。例如去年6月,青岛新天地因环境违法被取消经营资质。这样一来,水泥企业花费了几千万元的投资,等于打水漂了。

  未来,水泥窑危废处置前景广阔,为避免危废协同处置事故频发,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53.6K
 

 

 
最新图文
推荐信息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声明

无忧固废网 - 中国危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17 51gufe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7037699号-1
顶部 帮助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