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输液瓶、输液袋不是医疗废物,且有很好的回收利用价值。生产一次性输液袋的塑料原材料品质远远优于一般的塑料制品,如果不能有效回收利用,而是按照医疗废物的一般处置方法加以焚烧,不仅浪费巨大,其焚烧产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是污染环境的最主要来源,这也不符合国际公约要求的医疗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对此类物品的回收再利用国外已有成功经验,有的已经发展为产业链,只要置于规范监管之下,其资源化再利用完全可以实现。国家卫计委对此多次与环保、住建、发改、工信、商务等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力争从源头解决问题。(5月26日人民网)
相信大家都有常识,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我们平时看病时用的输液器、注射器等都是一次性使用的,严禁二次使用。在一些地方就曾经出现过由于人们意识淡薄而造成的交叉感染事件,所以为了防止惨剧发生,必须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办事。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在使用之后,就要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但是大量的未经体液、血液污染的塑料制品还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面对大量的可回收物,我们应该找到其再利用的价值。如果直接销毁,对资源也一种极大浪费。
但是应该看到,医疗废弃物终归是医疗系统产生的,也会沾染药物等会对人们身体产生影响的东西,所以必须严格把关。在回收过程中,应从源头、运输、回收工艺等各个方面严加约束,如果要回收医疗废物,就应该让产品符合标准,让人们放心使用。严把质量关,不能让有毒有害物品流入市场,这和处理医疗废物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处理医疗废物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如果要做,必须严格标准,规范流程,才能让人们放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