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化是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的重要方式。危险废物来源广泛,种类众多,处置不当会产生较大危害。目前我国危废处置方式主要为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两大类。无害化是指通过焚烧、填埋、水泥窑协同处置等方式,实现危险废物的无害化与减量化;资源化是指针对含有有价金属、其他可利用资源的危险废物,通过专门工艺进行资源二次回收,同时实现无害化与减量化的处置方式。
含有价金属类危废资源化商业模式清晰。有价金属资源化企业产业链上游主要金属冶炼厂、电子电路厂等产废企业,中游主要分为前端初步资源化企业和后端深度资源化企业两个环节,产业链下游为有色金属利用企业。其商业模式清晰,收入端主要包括处置费收入和有价金属销售两部分,成本端主要为原材料、人工、物耗等变动成本以及厂房、设备折旧等刚性成本。
危废资源化内生需求旺盛。随着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以及监管不断趋严,我国危废市场统计规模快速增长,2013 年-2019 年复合增长率达17%。处理需求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相应资质许可的审批,我国核准产能与处置需求呈同步增长趋势。但是,在实际处置方面,面临实际处置产能不足、产能利用低、实际可用产能小而分散等问题。
产能错配等导致的产能不足问题,使得行业需求仍十分旺盛。
行业壁垒高筑,发展空间广阔。虽然行业需求十分旺盛,但是进入壁垒也比较高。一方面,进入危废处置、资源化行业,取得经营许可,对企业本身技术、装备、资金实力要求都比较高,同时从申请资质到落地投产需要较长时间周期;另一方面,危废资源化工艺复杂,对人才、设备要求较高,企业需要经过长时间经验积累、技术研发,才能在工艺、技术方面形成优势,新进入企业很难与行业内经验、技术先进的老企业竞争,行业内优质企业的竞争优势明显。
危废资源化不仅能实现危险废物的减量化与无害化,还能充分挖掘危险废物中的资源,“榨干”其“剩余价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符合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对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