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线上培训已顺利完成 | 第九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圆满成功 | 第八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成都站——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完成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工作怎么做之四:“天能经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1  来源:固废产业服务平台  浏览次数:325
核心提示: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工作怎么做之四:“天能经验”
       废铅蓄电池注定成为2019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明星。1月18日,九部委联合印发《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以下称“行动方案”);仅10日后,生态环境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称试点方案);2月13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相关文件,将“推动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列为今年固体废物管理重点工作。

       此次“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是该领域力度空前、涉及面空前、对行业产业链影响程度空前的首次大型污染防治行动。相关部委、地方各政府部门、铅蓄电池生产企业、专业回收企业、相关再生冶炼企业以及原有不规范产业链条上的各企业,将通过这次行动,重新构建铅蓄电池行业新格局,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将在此领域首先落地,废铅蓄电池污染问题有望得到全面遏制。一句话,行业将借此次行动实现涅槃,全面升级。

       那么重点来了,该怎么做?有哪些经验?哪些问题?

       近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和化学品司、环境执法局、国家固管中心、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以及21个试点省市生态环境部门、行业协会、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再生铅企业代表,共同商讨如何打好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攻坚战,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公众应该怎么做。

       实际上,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展了相关探索和实践。中国环境报社固废产业服务平台将持续发布各地方实践经验,以及部分企业实践经验,以飨读者。

       今天发布天能集团的实践经验及相关建议。 

       为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天能集团于2009年、2012年分别在浙江长兴、河南濮阳投资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规模化、无害化废铅蓄电池回收项目。2018年又在安徽太和控股再生处置企业。集团年处理废铅蓄电池能力达80万吨。具体做法和经验如下:

       ·建章立制:为保证回收试点顺利开展,在做好废铅蓄电池处置的基础上,天能集团研究制定了《废铅蓄电池收集与贮存管理制度》、《废铅蓄电池物流运输管理制度》、《废铅蓄电池运营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

       ·成立公司:围绕国家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要求,天能对废铅蓄电池回收市场深入调研后认为,只有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依托现有销售网络,通过销一收一,逆向物流模式,采取公司化运营才能更好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目前,天能已在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销售大省成立了回收公司。

       ·搭建回收网络:根据各省、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不同的要求,做好收集站(中转站)、暂存点(经销商临时存放点)建设及改造工作,打造自主回收主渠道。同时,为有效扩大回收范围的点和面,积极与地方持证回收公司进行合作运营,实现网络共享,联合回收模式。

      ·构建物流体系:在严格执行废铅蓄电池运输要求的基础上,为满足市场拓展需要,已在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销售大省分别与持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运输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构建物流网络体系,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回收效率。

      ·整合处置资源:目前,天能集团已在浙江、河南、安徽、江苏布局处置企业。(其中浙江30万吨,河南10万吨,江苏10万吨。去年又在安徽控股30万吨废电池处置能力企业,正在技改中)。同时,结合就近处置的原则,现已分别与河南、江苏、山东、安徽、江西、湖南等省15余家持证大型处置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整合处置资源,提升处置效益。

      ·推广互联网+平台:2017年下半年开始,投资近3000万元,自主开发废铅蓄电池回收互联网+信息化平台。从注册登记、合规认证、回收管理、集中转运管理、数据上传、信息公开、数据监管、系统集成等八大方面进行管理。即从危废源头开始到处置利用终端,整个业务链全过程实现数据上传,可将同步到政府环保固废系统中,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目前已完成回收云平台的PC端系统开发,终端回收APP平台系统已进入使用推广阶段。已注册用户3500家,涉及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江西、河南、贵州、广西、上海等9省市。

遇到的问题

        经过前期的摸索实践、经验总结,现阶段开展试点运行仍有部分较难解决的困难问题,制约着生产责任制延伸制度的快速推进和生态发展。

        一是税票税负问题。由于回收公司须向废铅蓄电池处置企业开具16%税率的增值税发票,另外还有城市维护建设税(5%)、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附加(2%)、印花税(资金账簿0.05%、其他营业账簿500%、购销合同0.03%)、个人所得税(3%)、企业所得税(25%)等税种,导致成本大幅度增加,其回收价格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回收废铅蓄电池的资质公司无市场竞争力甚至亏损。

       二是运营成本问题。按照规范要求建设和取证,从选址、工商注册到仓储改造,再到环评、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公示等手续的办理,在各主管部门无缝对接的前提下,需要近19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项目前期每个项目建设均需六七十万的投入,且采用危险化学品车辆运输费用是非正规运输费用的2倍以上,回收时间和运营成本高。

       三是产业政策问题。很多省份明确要求公司项目落户必须在城市工业地块内,并符合环保和区域发展规划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环境防护距离技术规范》的要求,故选址难度大。另有部分省市无满足危险废物经营规划区,导致公司无法落地。此外,由于国家无强制的政策要求,故很多省份明确不予办理回收资质。部分地方政府部门针对外来回收公司的落户(申报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无积极性,因为回收公司既对当地的税收贡献无优势,又有监管难度大的问题,导致地方主管部门存在“不想管、不愿管”的心态。

       四是跨省协同问题。跨省转移办理时间周期长,要经过双方省市主管部门的审批和公示,在报送申请材料后至少需要65个工作日。其次是地方保护,一方面有些省份保护当地处置企业,不愿资源外流,另一方面是有些省份不愿接受省外的危废。目前处置企业较为集中,一旦出现环保督查,当地主管部门就立即停止办理跨省手续。

       五是各省执行标准差异问题。各省市试点实行差异化较大,部分省份要求每个市设集中仓库,不允许跨市收集,且有固定少量名额限制申请;部分省份符合要求即发证,发证回收量远大于实际产生量,造成市场混乱;个别地区存在地方保护,选择性发证,形成市场垄断;部分省份执行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要求(三名以上环保工程相关专业的工程师)等执行标准差异制约着生产企业责任延伸的落实。

       六是恶性竞争问题。长期以来非法商贩成为市场回收的主力军,很多地方主管部门与非法商贩形成了利益链。正规回收公司的介入反而成为“分抢蛋糕”的“掠夺者”,遭遇多种手段阻碍。非法商贩(回收公司)的恶意举报、非法打压手段花样百出,地方主管部门的选择性执法,导致外来正规回收公司难以生存,公司经营风险大。

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提供税收支持。建议主管部门统一考虑进项税问题,打通税收通道,降低正规回收公司成本。同时,可根据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循环利用及废旧电池回收比例等多项考核标准,作为消费税退返比例依据,降低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

       二是支持配套政策快速落地。针对废铅蓄电池收集、暂存及转移等方面突破现行法律规范要求,制定操作性强、符合实际运行的标准(如《废铅蓄电池回收技术规范》、《废铅蓄电池收集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废铅蓄电池全国转移系统平台等)。加快废铅蓄电池跨省及省内跨区转移快速审批通道建设,探索建立试点省份之间的跨省转移及省内跨区转运手续只需要采取网上备案制,减少审批流程,降低回收公司时间成本。

       2、优化行政监管程序。建议对已通过备案许可的规模型蓄电池生产、再生利用或回收企业,可回收所属省(市、区)辖区范围,并由企业出面办理转移手续,可将距离中转仓库较远的代理商废铅蓄电池进行包装后,利用危险废物车辆,由暂存点(经销商)处直接转移至资质处置企业。

        3、开放终端回收网络。一是按照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自主、联合或委托的要求,蓄电池生产企业在授权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回收公司基础上,回收公司允许再次向该生产企业的经销商进行授权委托回收,或再次向地方持证回收公司进行授权委托回收,共享回收渠道。二是,如未来或对骨干企业发放废铅蓄电池收集许可证,该企业亦可授权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回收公司,联合生产企业的销售网络(经销商)或地方持证回收公司共同开展回收业务。

       4、加大打击非法力度。加强对非法回收、运输和冶炼个人或单位的打击及处罚力度。建立环保、公安、市场、安监等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合力打击非法回收、运输、冶炼等行为。


 
53.6K
 

 

 
最新图文
推荐信息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声明

无忧固废网 - 中国危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17 51gufe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7037699号-1
顶部 帮助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