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处理量不足、供需缺口巨大,投资及运营市场空间均广阔:截止16年年底我国危废处置核准经营能力约为6471万吨/年,但已投产的有效产能远低于此,更和业内普遍认为的危废产量可能为1-1.2亿吨/年的水平相距甚远。由于我国危废处理产能提升缓慢,从立项到建成,需2~4年时间,后续产能提升还需要2~3年时间,完整的危废项目建设投运流程时间较长,导致目前行业内危废企业一般还会通过并购和扩建的方式进行规模扩张,可以省去新资质申请,缩短项目时长;预计我国危废产能缺口和处理价格将在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在目前缺口较大,供给能力提升受限的情况下,我国危废处理价格有望长期维持较高水平,投资回报率水平较好。目前我国危废处置价格较高,根据不同处理技术+不同危废品种和含量,处理价格约为1500元/吨(水泥窑协同,或简单填埋)~4500元/吨(焚烧)不等,个别产能缺口大、监管严格的地区难处理类别危废处理价格更高。由于危废具有很高的技术、资金、资质等壁垒,毛利率一般可以维持较高水平。在一般处理价格条件下,根据本文的投资回报测算,单个危废处理厂的投资回收期约为4~7年,若处理价格较高、财务成本低、各项成本管控得当,则投资回收期有望进一步大幅降低。
市场巨大,水泥窑协同VS传统技术有望协同共赢。根据适合条件+开工率计算,预计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可能最大的量约为929万吨,将有效促进传统危废缺口的缩小,并且在短期内竞争不会出现过于激烈的情形。
市场分散,龙头先行--对危废治理行业维持“强烈推荐”评级,推荐长期关注或持有危废处理龙头企业。我国危废处理市场将较长时间处于高景气度中,未来各地对危废处理建设经营企业的背景、管理经验和运营水平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再考虑到危废产能快速扩张需要很强的资金实力,危废处理龙头企业将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其产能和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本文为本次危废系列深度报告的第一篇,力求阐释我国危废处理供给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中受到的制约因素。供给和需求不可分割,在我们的后续发布的姊妹篇《需求篇》,我们将通过通过“基数调整+自然增长”两种方法测算我国危废真实产量,且参考美国经验得出我国危废产量长期规律;并且对我国危废市场容量进行测算及根据分省供需分析,绘出我国危废市场区域投资地图。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和执行进度晚于预期、各危废企业获得资质和建设进度低于预期、管理风险、利率和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大盘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