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优势:处置温度高,稳定性强,停留时间长,焚烧空间大,处理规模大,环保安全,无残渣。
技术局限性
很多废物禁止在水泥窑中协同处置,主要包括放射性废物,具有传染性、爆炸性及反应性废物,未经拆解的废电池、废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含汞的温度计、血压计、荧光灯管和开关,有钙焙烧工艺生产铬盐过程中产生的铬渣,石棉类废物、未知特性和未经鉴定的固体废物等。
工艺系统
(1)固态系统
固态系统用来处置固态废物。
这套系统在无害化的同时,某些废弃物还能起到资源化的效果。
(2)半固态系统
半固态系统用来处置半固态废物。
半固态废物配伍后,卸入半固态废物接收坑,再由抓斗抓入打散机机进行打散,打散后的物料经筛分机将其中的固态杂物和大块物料筛除,少量筛上物料另行处置。筛下物料(浆状物料呈污泥状)由螺旋输送机输送至污泥仓。仓内浆状物料由膏体泵输送至窑尾高温焚烧,系统配置除杂器,入窑口配置污泥喷枪。
(3)液态系统
液态系统用来处置液态废物。
工艺主要针对液态危险废物的复杂特性,根据不同类物质的特性和相容性,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混合均化调质,降低废弃物的危险性和对窑系统的影响,废液经窑头或窑尾喷入处置。
(4)SMP系统
物料主要经过破碎、搅拌成浆、泵送三个预处理工艺,经由特制高压管道送入窑尾烟室进行高温处理。该系统对物料的适应能力极强,从半固态漆渣到片状金属都可由该系统处置。但此系统技术含量较高,设备需要认真选择。
工艺要点
(1)可燃物入窑点要避免废弃物在无氧状态下与物料直接接触。
(2)分解炉内的氧含量与排放相关。
(3)合理设置分解炉温度,可减少工艺事故。
(4)煤粉要充分燃烧,否则会影响水泥性能。
处置的“三不”原则
(1)不影响产品质量
通过检测、计算、加入速度的控制保证进入熟料中的“不需要”的元素含量在可容纳量以内。
(2)不危及人员设备安全
由于危废的理化特性,对于高挥发、闪燃、易爆、黏连性强不易输送的废物要有保障措施,安全入窑。
(3)不造成新的环境风险
要保障贮存转运过程及尾气排放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处置检测
(1)准入检测
对于处置的危险废物要基于三大原则,结合设备及设施现状进行风险评估。检测内容主要包括特征污染物、元素含量(常规元素和重金属)、水分、灰分和发热量。
(2)过程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作业环境的有害气体浓度,入窑物料有害元素富集循环倍率,窑尾回灰中重金属含量,熟料成分及率值。
(3)效果检测
主要包括产品检测和尾气检测。产品主要检测有害元素含量、重金属含量及固化率,尾气主要检测二恶英、VOC、重金属Hg逃逸等。
发展方向
报告最后,魏国总经理关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未来发展谈到了以下几点。
(1)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是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最终会由无害化走向资源化。随着处置能力的提高,危废处置的市场价格会回落。
(2)随着行业的发展、政策的完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将回归危险废物处置的本质,不再是“错峰生产”的护身符。
(3)区域政府应出台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规划,避免区域过剩。
(4)适合我国国情的危险废物协同处置高水平、高自动化和高品质的成套预处理和处置装备欠缺,装备领域将赢来发展机遇。
(5)水泥窑处置危险废物的标准将继续完善,现有政策将会细化和落地。